司法考试 | “舍我其谁”的成功心理

樊大谋 2020-02-21 17:21:48 天理眼 分享

距离2017年司法考试还有19天。我想不少人已经心理上放弃了(或许行为还装模作样的看书),而有的人则在焦灼不安,但有一些人正满怀信心踏实温习。一碰到艰难的事情就退缩,不难受也不执著,近乎无关紧要的洒脱,这是一种心理习惯,何止在司考,在许多事上都会重演这种习惯。遇到把握不定的事情,内心不安,信天由命,指望以后还有机会,重头再来,这也是一种心理习惯,永远给自己找后路、找理由的习惯。遇到挑战,凝神定气,心中已有胜局,然后洒脱实战;或者虽无足够把握,但是心神安定,充分发挥。三种不同心态导致不同后果。而我们,只能选择一种,那就是充满信心!

 

正文:

任何成功者,首先具备了成功的心理,然后行动取得成功。心理上未成功,不可能成为成功者。这就给我们观察人提供了一个方法,有些人是注定要成功的,而有些人则不可能。(“三岁看小,八岁看老”也许就是这道理吧)凡坚持特定心理素质的人,则不偏离成功的道路,凡背弃特定素质的人,则注定没落。走向成功该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呢?

“敢为天下先”的魄力

老子在道德经中说“吾有三宝,一曰慈,二曰简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”“不敢为天下先”是一种“谦”的处世之道。常“谦”必无大害。但对“谦”错误理解,则必有大害。“谦”,并不代表放弃担当,并不代表放弃卓越。

世事纷纭,许多时候面临竞争。国难当头时敌我的军事竞争,和平时期的发展水平竞争,谋求好的教育条件的竞争,选择好的工作岗位的竞争,乃至将宗教场所发展得更有名望的竞争,这些竞争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。除非你决定当失败者,可以不参与竞争,而选择了参与竞争,就得当成功者。

“狭路相逢勇者胜”,只有将内心的不安全部驱离,让坚信充盈身心,才能发挥最佳水平。在战场上,即便全军覆没,但是战斗力充分发挥了,也能让敌人打伤元气,这与窝窝囔囔地被敌军消灭显然不同。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,将战斗力充分发挥,不要仅仅追求“过关”,当“差不多先生”。

孟子曰:“方今之世,舍我其谁?”孟子敢说这个话,你敢说这个话吗?你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个孬人吗?孟子小时丝毫没表现出大贤的迹象,对外人行为缺乏分辨力,传说他母亲三次搬家,防止他被不良人群污染。孟子终究修成一种气冲牛斗的精神。孔孟之学虽然同为儒学,但是孔子与孟子的思想、精神显有不同。孔子的思想的更多是“温良恭简让”,是一种“臣道”,一种“坤”道,也即怎么顺从,做一个在他人看来是好人的人。而孟子思想,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、主体意识,是一种“君道”,一种“乾”道,也就是怎么开拓、建立,做一个自信、自立的人。可以说,孟子的思想,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是“敢为天下先”。如果孟子没有敢于创新的精神,那孟子还有什么价值呢?孟子还是孟子吗?

记得有种说法,认为刘邦没有项羽的气概。在我看来,这并不是对刘邦的准确认识。虽然项羽武功凶猛,但刘邦从未放弃过他统一天下的理想,从未踏实地归顺了项羽,而是不断地发展力量,寻找时机。在征战中,刘邦亲自上战场,而不是坐镇后方让武士们沙场冲杀。在剑伤未愈的情况下,仍披挂上阵,亲自平定叛乱,结果暴病身亡。他要没有这一身英雄气,怎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皇帝呢?!这种雄霸天下的气概,可能只会少数人有。但是日常生活中,面对竞争的时候,有骨气的人,丝毫不必胆小畏惧。要清楚,失败不可怕,畏惧也没有用。有没经历过失败的吗?有因为畏惧而逃脱厄运的人吗?从来没有!须知,须知,对任何艰难险阻,都当勇往直前。

有一些人天性就喜欢膜拜他人,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歌功颂德,没有成为优秀人的勇气。这样的人,不但自己成功不了,也无法带领别人走向成功。我小时候就发现,一些孩子在他们人生初期就养成了一种不良的心理习惯,那就是轻易放弃并甘于落后。比如一次考试没考好,就觉得分数高的人就比自己优秀,就觉得别人超越自己是天经地义,自己只要守住目前看起来还可以的名次就行了。在考大学时,认为北大清华都是给别的优秀人准备的,自己从不做那个梦。这些学生,不但在学习上不可能出类拔萃,而且在未来事业上(甚至多个方面)不可能成为所在行业最优秀的人,因为他们骨子里没有登峰造极的精神,没有“当老大”的意识,没有那个意识,也无从引导行动。这种精神上的矮化与退却,会在他们行为各个方面发挥作用。如果我们观察一个人的发展轨迹,可以发现,许多成功的人,履历中常常成功,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将“敢为天下先”作为了一种习惯,一种信仰。

哪怕我们是抛弃世俗事务的修行人,那也要做一个优秀的修行人,“无上佛道誓愿成”,而不是求个罗汉、菩萨境界了事。

要有“敢为天下先”的魄力!

有些仗必然要打,而且必须打赢

有的挑战,是走向成功过程中必然要面对,必然要克服的。要做好挑战出现的准备,挑战出现了,那就要去应对,而不是认为还有回避的可能,还有躲藏的机会。比如古代,没有好的谋生路子,多数家庭就改变命运就只有读书一条路。“十年寒窗无人问,一朝成名天下知”。书读好了,光宗耀祖,衣食不愁,一生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。对于搞法律的人而言,通过司考是你知识能力合格的标尺,也是执业的资格。没有过司考,没有人会相信你法律学好了。过司考,这是法律人不可逃避的一场战斗!

成败只是人的比较而言

《孙子兵法》说: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”竞争是人的竞争,分析、比对双方信息,就能掂量来胜负把握,也知道如何规划了。虽然自己很优秀,但对方更优秀,那也无法取胜;虽然自己不够好,但比对方还是好,那仍能胜利。成败是由人的比较而定。

有两件事我印象深刻,感觉侥幸。我当年参加公务员面试,感觉自己至少有三个硬伤:声音不够洪亮,答题超时,起立时将椅子拉出刺耳声响。为此,面试一结束我就买了返程票,觉得没戏,无心等待结果通知。但在返程路上接到面试通过的电话通知。上初中时,我也遇到类似问题,有次化学测试,我成绩特别差,仅仅得了五十来分,但老师统计完分数后发现我仍是全班最高分,就这样逃过了一场严厉批评。对于司考而言,我们也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之外其他考生实力到底如何,所以这时就只能努力做好自身了。在做好自身的前提下,才有理由想想“成事在天”。

要特别重视最后“决战期”

楚汉相争的前期,刘邦并不占优势,最后阶段,刘邦人才济济,才发起对项羽的决战。国共矛盾斗争,直到解放战争、三大战役的时候才到决战期,而且,辽沈战役胜利后,共方才掌握了战争主动权。无论前期多少的优势、劣势,成成败败,都无关要紧,要紧的是最后阶段的切实把握。历史上有很多功败垂成的例子,同时也是另一方反败为胜的例子。到了最后阶段,如果是听天由命的心态,或者畏葸不前,只会前功尽弃;在最后阶段,一股作气,快马加鞭,那就是王者了!就司考而言,在最后一段复习时间,更安心用功一点,就能实现质的飞跃,不要指望什么从头再来的事情。与其承受从头再来的麻烦与煎熬,不如当下再坚持承受一阵。

成功者,必然智高一筹

所有成功,没有空凭勤苦的。农民够勤苦的,但许多农民一生脱离不了艰辛。因为农民埋头耕作,而在务农需要的智力支持上努力不够。如果稍微留心观察那些勤劳而收获不多的知识分子,就会发现他们往往也在做许多无用功。甚至我们自己有时都在做无用功。从应对司考这事来看,不能只是死记硬背,认为记忆的东西越多越好,要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试题,增进有效复习,避免做许多无用功。不要认为勤苦能保证成功,两者没有必然关系。多动脑子,少蛮干!训练思考、推理能力,提高“法律思维”的水平,提升解题能力。想一想,你有什么可以超过同行的门道?

挑战极限,开发自我

文科生常流于积累更多知识,记忆知识以待考场释放表达。这种学习及应用,都未领悟文科真谛。文科也有自己的“道”。学习中要完成从知识到规律的提炼。要主动去总结提炼,在学习中提高认识水平,而不把自己当记忆机器。通过提升思维更清楚的看到司考到底是什么。在司考复习的收尾阶段,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宏观的概括,形成纲领,根据纲领回顾检测自己掌握程度,回环推进。对于任何学科的知识,如果没有实现从基础知识中升华出规律来,没有掌握该门知识的一种“道”,那就没有实现这门知识向自己的转化,也没有实现自我开发,也无法感受到“豁然开朗”之境。流行语所谓的“深度思考”在司考复习上毫不例外。

抓住战机,打开境界,走向新层次

挑战也是机遇。复习这么久,不就是等待考试的到来嘛。无论复习怎么,大家都快要结束劳累了,为这劳累即将结束而欣喜吧!考过这一场,拿到资格证,就可以开始司法实务了。实务中有复合型、前沿型问题继续考验我们的法学功力。关于法律应用的修炼从此开始,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发展方向也从此开始。从此可以选择过上自由职业生活,这是新时代新的职业形态!平地打转看不到壮美河山,攀上山顶眼前自然一新。努力吧!


阅读全文
写留言
相关阅读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声明 | 服务收费 |

Copyright© 2020 天理眼法律服务(tianliyan.com)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| 粤ICP备19160004号

法律咨询:400-1513-886 商务合作:18618153060

本站所转载的文章、图片等内容,版权归来源方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本站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。